外婆进课堂,教我学方言
——东门小学“学方言,爱家乡”活动小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相比于普通话,方言本身的词汇较丰富,更能生动地传情达意,有着很强的文化认同感与亲近感。专家呼吁:保护方言这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和保护方言的同时合力推广普通话。据此,学校开展了“学方言、爱家乡”的系列活动。
4月18日下午,二1班张释心小朋友的外婆走进了课堂,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方言学习课。外婆精心制作了PPT,创设情境,带领孩子们走进江南古镇,学习叫卖“炒白果”,“一只铜板买三个,两只铜板买七个”,外婆认认真真地教,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学,一时间,教室里叫卖声此起彼伏。
外婆还借助多媒体,让孩子们猜一猜、认一认,“啥花开来黑良心,蚕豆花开来黑良心……” 孩子们在一问一答的猜花名游戏中,学习家乡方言,乐趣无穷。
最后,外婆还教孩子们学唱“田山歌”,“拔秧是王母娘娘斗百草,种秧是吕纯阳排八字……”形象的比喻,欢快的节奏,配上了田间地头的图片,孩子们仿佛走进了稻田里,唱呀、笑呀,浓浓的乡音回荡在校园的上空。
下课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争着和外婆拍照留影呢!
“外婆进课堂,教我学方言”,让孩子们感受了家乡的方言文化,体会了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东门小学语言文字工作小组 201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