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师风建设 > 正文
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老师(2015学年下)
发布日期:2016-05-06 10:31:30    来源:东门小学    作者:周聪

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老师


何谓“仁爱”?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就是说,仁是人自身的品德,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悌”的是最真实的感情,因而“仁”是根本和出发点。做一名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应以“爱”为核心。作家冰心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教育有爱才有魂,教育有爱才有希望。教师有了爱,教师的智慧才能像春雨,无私地滋润着幼苗和花朵。教育不能功利,更不能势利,教育是爱的事业,以爱育爱,就是教师要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教育的智慧,唤起学生爱的共鸣,最终教会学生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

希腊传说中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源于希一个神话:皮格马利翁是一个年轻的国王,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丽的少女,他太爱这个雕塑了,所以每天都专注的去凝视她,最后,他的雕塑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把它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爱的效应”。神话毕竟是神话,但它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启示,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与基础。有句话叫“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使学生感到亲切和可爱,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学生才能信其道,才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孜孜不倦地向前进步。

两年前,我遇到了学生轩轩。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对各种难题反映迅速,经常在课堂上给出漂亮的回答,在“看图写话”时写出精彩的故事;轩轩也是个调皮的孩子,他也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在上课听讲时撕一地的纸屑,在举手回答问题时手指间夹着四支铅笔模仿金刚狼,上课坐得无聊了,就在椅子上蹲着、在地上跪着……

面对轩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我很头疼,不知如何处理。与轩轩母亲沟通后发现,孩子平时爱看书,也爱动手的活动,学习能力非常强,但是有多动的倾向,有时候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行为,行为表现不稳定。

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与家长一起配合,帮助孩子控制管理好自己的行为。轩轩在学习上表现优秀,在班级中“人气”很高,还在班级选举中当选了中队长。我借由班级选举这件事来约束他的行为,用孩子手臂上的中队长标志让他明白行为上应有怎样的表现才是中队长该有的样子。每当轩轩在课堂上有不合规的表现时,我常常在课堂上用眼神提醒他,让他自己管好自己,课后再找他交流谈心,不断鼓励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近两年的关爱与教育,轩轩的课堂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班级中队长了。

轩轩这样聪明的孩子,该懂的道理都懂,该明白的事情都明白,就是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遇到这样的学生,只要换一个角度去欣赏他们,只要在实施教学教育过程中抓住各种机会来培养,只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学生就会慢慢地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好。

小学是人生良好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孩子们的脆弱之处是当一个人偶尔犯错误时,如果得不到别人的关爱,就会意志消沉,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因此,一定要对他们具有仁爱之心,才能使他们有改正错误的机会,重新树立自信心。我们热爱教育,应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理解学生,慢慢就会不那么尖锐,不那么苛责,不那么挑剔;我们热爱教育,应看到学习困难的学生,会充满同情,会想到他或许是因为外界或自身的原因造成今天成绩的被动。看到学生身上的问题,会静下心分析,或许是因为家庭或者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造成今天结果。此时的他们需要的是爱心和鼓励,而不是往他们伤口上撒盐,同情弱者、宽容弱者,这是我们成为仁师的底线。

我们热爱教育,才会尊重、理解、激励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触及他们的情感,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满腔的热情、细致入微的爱心悄悄融合着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孩子们更在这颗爱心的滋润下,健康地成长着。

 

分享到:
相关信息